查看原文
其他

祝贺!苏大5位教授入选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苏州大学 2019-04-06

精彩推荐

1. 考研北大、保研北航、创业开店……在苏大,这样的“学霸宿舍”值得拥有!

2. 听,这里的古树在说话......

3. 这些炫酷的课,是“我们家的选修课”


近日,教育部颁文公布2017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入选名单,我校五位学者入选,其中“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人、青年学者3人。至此,我校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人数增至16人,其中特聘教授10人、青年学者6人。


本次入选的两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分别是社会学院王卫平教授、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刘庄教授;三位青年学者分别是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新教授张秀娟教授,医学部生物医学研究院周芳芳教授。在此,谨向五位教授表示热烈祝贺!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是教育部与香港李嘉诚基金会于1998年共同筹资设立的专项高层次人才计划,包括特聘教授、讲座教授、青年学者三类。经过20年的发展,“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已成为国家重大人才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入选学者简介


王卫平教授


王卫平,男,1962年10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社会学院院长,兼任江苏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吴文化研究基地”主任。1983年本科毕业于苏州大学历史系,1988年在苏州大学获中国近现代史专业硕士学位,1993-1997年留学日本国立广岛大学,并获博士(文学)学位。


主要学术兼职有:教育部高校历史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经济史学会理事、中国社会保障学会理事、中国太平天国史研究会常务理事、江苏省经济史学会、地域文化研究会等副会长、苏州历史学会会长、日本广岛历史学会海外评议员等。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主讲嘉宾。主持的《吴文化史专题》被评为教育部精品视频课程;主持的《吴文化史》被评为江苏省精品网络在线建设课程。


主要研究中国城市史、社会史、江南区域史(吴文化史)和方志学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课题《清代江南慈善事业系谱研究》并以“优秀”结项;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慈善通史》子课题《明清慈善史》以及江苏省社科基金重点课题、教育部社科基金课题、全国高校古委会课题等5项省部级课题;主编《苏南历史与社会》、《吴文化研究》、《苏州文献丛书》等丛书5套数十种,主编《社会救助学》、《人文江苏》等教材多部;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2项;撰有《明清时期江南城市史研究:以苏州为中心》、《苏州史纪(古代)》、《中国古代传统社会保障与慈善事业》、《中国慈善史纲》、《清代江南地区慈善事业系谱研究》等专著10种,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中国史研究》、《社会学研究》、《史学研究》(日本)、《广岛东洋史学报》(日本)等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180余篇,其中有30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日本中国问题论说资料》等转载。


刘庄教授


刘庄 ,男,1982年8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2004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2008年博士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2009年6月加入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获国家优秀青年基金(2012)、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13)、江苏省杰出青年基金(2013)、中国化学会青年化学奖(2014)、国家杰出青年基金(2015)、英国皇家化学会会士(2015)、中组部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015)、科技部“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6)、中组部“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17)、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第一完成人,2017)、Biomaterials Science Lectureship (2017)等多个国内外学术荣誉,入选2017年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生物材料与肿瘤纳米技术等领域研究工作。在Nat. Commun.、Adv. Mater. 、PNAS、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等国际期刊发表研究论文250余篇,总引用超过34,000次,H因子92,2015-2017年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原汤森-路透)集团发布的“全球高引用科学家名录”(材料、化学),任生物材料领域国际著名期刊Biomaterials副主编,Nano Research等10个国际主流期刊编委,作为客座编辑在Nanoscale等多个期刊组织专辑。


唐建新教授


唐建新,男,1979年4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2002年在浙江大学获得学士学位;2006年在香港城市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6-2007年任香港城市大学超金刚石与先进薄膜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助理;2007-2008年任日本三菱电机株式会社功率元器件制造所功率元器件芯片设计工程师;2008年9月加入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等。


主要从事有机发光器件(OLED)和有机光伏电池(OPV)的新型器件结构、光电转换过程等方面的研究,聚焦光电器件的光学耦合调控研究,开发新型的电荷输运调控技术,以及柔性光电器件的集成应用。近年来作为负责人主持科技部973计划-青年科学家专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省部级项目多项。 发表SCI论文140余篇,多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和热点论文,申请中国发明专利20余项(已授权5项),撰写国际专著2部(章),应邀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做邀请报告40余次。作为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二等奖1项。


张秀娟教授


张秀娟,女,1978年12月生,教授、博士生导师。2006年在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获得理学博士学位。2006年至2009年在香港城市大学材料与科学系超金刚石与先进薄膜中心进行研究工作。现为苏州大学功能纳米与软物质研究院教授。是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B类,江苏省“特聘教授”。


主要从事有机微纳单晶材料的可控制备与光电器件应用等领域的研究,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研究成果。在J. Am. Chem. Soc.、Angew. Chem. Int. Ed.、Adv. Mater.等国际期刊(SCI)发表研究论文100余篇,获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2013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012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周芳芳教授


周芳芳,女,1979年12月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在清华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获得博士学位。2008-2013年在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2013-2014年在荷兰莱顿大学医学中心任研究助理教授。2014年10月受聘于苏州大学医学部生物医学研究院。


主要从事细胞信号转导、肿瘤与免疫的互作及分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包括TGF-β,Wnt,NF-κB等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的研究以及在人类疾病特别是肿瘤发生发展中细胞信号紊乱导致的影响,并取得了多项科研成果。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国际著名期刊如Nature Immunology(两篇)、 Nature Cell Biology、Molecular Cell(两篇)、EMBO Journal、Nature Communications、Trends in Biochemical Sciences及Molecular Biology of the Cell, 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等发表论文20余篇。



苏州大学新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苏州大学人力资源处

图片整理:陈昊

编辑:田皎

 觉得不错,请点赞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